欢迎来到中国·金沙威尼斯(wns)欢乐娱人城-官方网站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是一家生产阳光板,耐力板厂家,品质保障,欢迎咨询!

返回列表页

中国·金沙威尼斯(wns)欢乐娱人城-官方网站竞争战略二

  中国·金沙威尼斯(wns)欢乐娱人城-官方网站竞争战略二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制定竞争战略的技巧;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考虑了在多种重要的行业环境中要进行的具体战略分析。行业环境对企业的战略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下面是分析这类影响的几个关键维度:

  在第二部分中,我选择了几个常见的行业环境,按照上述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每一种行业环境中,我们都总结出决定行业结构的关键层面、主要问题、典型的战略选择以及可能陷入的战略险境。

  第二部分选定了五大常见的行业环境来讨论。第9章描述了分散型行业的竞争战略,在这种行业环境中行业集中度较低。第10章、第11章和第12章讨论了对应行业不同成熟度的战略制定过程:第10章分析了新兴行业的情况,第11章涉及行业从快速增长期过渡到成熟期的情况,第12章描述了行业衰退期独有的问题。第13章描述了全球化行业竞争中的战略制定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化行业竞争环境日益普遍。

  第二部分分析的行业环境主要建立在行业的某个关键结构维度基础上,这部分的每一章都分析了按照这个战略维度建立的行业环境对竞争战略的影响。虽然有些章节分析的不同行业环境本身并不相关(行业有可能在新兴期或者衰退期,但不可能同时处于两个时期),但是某些行业环境之间却有着紧密的关联。例如,国际化行业可能呈现分散的特征,或者正在经历从分散到成熟的转型。

  读者可以从第二部分的框架分析中特定的行业环境特征出发,理解不同行业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具有多个行业环境特征的行业里,制定竞争战略的问题在于整体分析行业结构各个要素的战略影响。

  分散型行业是很多企业竞争的重要结构性环境,其中没有企业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企业具有影响行业结构的举足轻重的力量。通常情况下,分散型行业内有大量中小型企业,很多都是民营企业。分散型行业没有精确的定量定义。在这个重要的行业环境中,讨论战略问题也没有必要使用定量定义中国·金沙威尼斯(wns)欢乐娱人城-官方网站。该行业环境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缺乏行业领导者,所有企业都不具备影响行业事件的能力。

  在有些分散型行业里,比如计算机软件和电视节目授权播放行业,其产品和服务差异化水平较高;而有些分散型行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不高,如油轮运输、电子产品分销和铝制品行业等。分散型行业在技术发展程度方面差异较大,覆盖了像光伏太阳能这样的高新技术行业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垃圾回收和酒零售行业。表9–1显示了部分美国制造业的情况,一些行业排名前4位的企业在1972年占行业份额的40%左右。但这张清单没有涉及分销、服务、非制造业以及尚未成型的行业。表9–1表明分散型行业的跨度非常广泛。

  本章分析了在分散型行业中制定竞争战略的具体问题,分散型行业是一种重要的行业环境。与本书第二部分其他章节一样,本章并没有针对某个特定的分散型行业的竞争进行指导说明。这里提出的观点应该和本书其他部分提出的分析方法和概念综合使用,从而确定在分散型行业中制定竞争战略的观点。

  本章包含多节内容。首先,我将考虑行业呈现分散特征的原因,这一点是理解分散型行业战略制定的基础。其次,我将讨论推动克服行业分散状况的结构性变化的方法。再次,在克服分散特征未果的情况下,我将分析在分散型行业竞争的方法。在讨论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我将介绍企业在分散型行业中竞争时经常要陷入的困境。最后,我将利用本书上文提出的观点,为读者呈现在分散型行业中制定竞争战略的基本分析框架。

  行业分散有很多原因,这些原因会对企业在分散型行业的竞争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些行业分散是由于历史原因,因为各家企业的历史资源或者实力使然,这种分散没有根本的经济学原因。然而,在很多因为经济原因而呈现分散特征的行业里,需注意下列各项基本原则。

  总体进入壁垒不高。几乎所有的分散型行业都有较低的进入壁垒,否则这些行业里也不会聚齐如此众多的小企业。总体进入壁垒不高虽然是分散型行业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其充分条件。分散型行业总伴随着其他原因,详见下文描述。

  缺乏规模经济或者经验曲线。绝大多数分散型行业都没有较大的规模经济,或者在业务的任何重要层面都不存在学习曲线,包括生产、营销、分销和研发等领域。很多分散型行业的制造过程的典型特征是:由于其生产过程是简单的制造或者安装流程的综合,所以规模经济很小(或者几乎没有),或经验成本下降。如玻璃纤维和聚氨酯成型就属于初级仓储作业(电子部件分销),本身劳动密集度较高(安保人员),人工服务比例较高,很难实现自动化机械操作或者规范化操作。在龙虾捕捞行业里,船只是作业单位。企业即便拥有很多船只,也不能降低捕捞成本,因为所有船只几乎都在相同的水域作业,捕捞成功的概率也相同。所以,行业内有很多小型运营商,成本大体相当。很长时间以来,蘑菇种植业一直无法通过规模或者学习来实现成本节约。蘑菇生长的条件比较苛刻,只能长在洞里,对种植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高。近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下文中将有详述。

  运输成本很高。虽然具有规模经济,但高昂的运输成本限制了高效的车间或者生产地点的规模。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此消彼长,限制了车间低成本地提供服务的空间。运输成本在水泥、液态奶和强腐蚀性化学品行业中存在。许多服务行业是在客户的场地提供服务,或者客户必须来到提供服务的场所接受服务,那么这类行业的运输成本也比较高。

  存货成本很高,销售波动很大。虽然生产过程本身具有规模经济,但如果存货成本过高,销售不稳定,就很难获得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规模必然随之起伏,这与构建大规模、资本密集型的设施并实现连续作业是有出入的。同理,如果销售动荡不稳,比起小规模、灵活性高的企业,大规模的企业未必就有优势。不过,大规模企业在满负荷条件下的效率更高。小规模、专业化程度不高的设施或者分销系统在应对外部变故的时候比大型专业生产商更加灵活,虽然在某种稳定的运营状态下,小规模的运营成本更高。

  在应对买方或者供应商时,企业毫无规模优势。买方群体和供应商行业的结构使大型企业无法在应对关联行业的时候获得较强的议价能力。比如买方规模很大,相比而言,即使是行业内的大企业与之议价,其议价能力也只比小企业高一点儿而已。有时候,买方或者供应商非常强大,就能通过全球扩散业务或者鼓励进入的方式将企业的规模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存在规模不经济的情况。规模不经济有多种起因。产品的快速变化或者样式变化要求企业对之做出快速的回应,各职能部门之间需要紧密协调。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改变产品样式是竞争关键的领域里,交货期较短是一个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型企业比小型企业效率更低,这在女装领域以及其他样式在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普遍存在。

  假如保持较低的管理费用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这个要素就会对小型企业更有利。这是因为相比大型企业,小型企业往往在某个老板兼经理的人员管束之下,不会受到养老金或公司计划的牵制,且受到政府严格审查的情况也不多。

  按照个体用户需求进行定制的高度多元化生产线要求具有大量的用户——生产商界面,但产品销售量规模却不大,这样的情况就有利于小型企业。商业表格用纸行业非常分散,就是因为产品多元化。两大北美商业表格用纸生产商共占整个市场份额的35%。

  如果某个行业要求的创新程度较高,大公司就很难保证创意人员的生产效率,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在广告和室内设计行业内,很少看到能傲视群雄的巨头企业。

  如果严格的本地控制和运营监管是企业成功的关键,那么小型企业就具有优势。在某些行业里,尤其是夜店和餐馆这样的服务行业,一定要注重经营流程的监管和人员的管理。缺位经理人的管理效率很低。通常情况下,往往是那些老板兼经理控制规模不大的生产或者服务管理。

  在个人服务成为业务关键的行业里,小型公司也有其优势。一旦企业的规模达到临界状态,个人服务的质量和客户对个性化的响应服务的看法往往会随着公司规模的上升而下降。这个因素往往导致行业的分散度很高,比如美容和咨询行业。

  在本地形象和本地人脉关系是企业成功关键的行业里,大型公司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某些行业里,比如炼铝业、建筑承包行业和很多分销行业,在本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非常重要。高密度开发业务、建立人际关系、努力在本地推进销售是竞争的必要条件。在这些行业里,本地或者区域性组织往往会比大型企业的业绩更好,因为后者面临着更大的成本弱势。

  市场需求多元化。在很多行业里,买方的品位呈现分散趋势,不同的买方看重产品的不同方面,它们愿意出高价获得某些方面的优质功能或者服务,而不愿意以平价购买标准化的产品或者服务。因此,行业内每一种产品的需求都很小;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采购的数量不多,不足以抵消其在生产、分销或者营销战略方面的成本,因而使其处于劣势地位。有时候,买方品位的分散起源于市场需要的地域差异,比如在消防车行业便是如此。每个本地的消防部门都要求拥有特殊的消防车,上面装有昂贵的警铃、汽笛和其他零件。因此,几乎每辆消防车都是独一无二的。消防车的生产主要在加工车间完成,加工方主要提供的是装配服务。在这个行业里,至少有几十家消防车制造商,但是没有哪一家统领市场。

  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一般以形象为基础。如果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且建立在形象基础上,这就有可能限制企业的规模,为效率不高的企业的生存提供保护伞。大型企业与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似乎格格不入,与买方想要拥有自有品牌的渴望背道而驰。与其紧密相关的情况是行业的骨干供应商重视产品、服务的排他性以及渠道的特定形象。比如演员更愿意与小型经纪机构或者独特的唱片公司打交道,这样才能传播他们渴望建立的明星形象。

  退出壁垒。如果存在退出壁垒,那么边缘型企业会愿意留在行业内,这就阻碍了行业集中的过程。除了经济性退出壁垒外,管理层退出壁垒在分散型行业中也非常普遍。可能有些企业竞争的目的并非是赢利。某些企业的形象可能更前卫浪漫,其宣传的品牌文化让人热血沸腾,它们足以吸引竞争对手进入行业。即便这个行业利润率很低或者完全没有赢利能力,后来者也义无反顾。这个因素在钓鱼业和人才中介行业中非常普遍。

  本地监管。本地监管是指强迫企业遵守本地化规定,要求企业屈尊融入当地的氛围。就算其他因素并不存在,这也能导致行业分散。本地监管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促进酒零售业、干洗和配镜行业等个人服务业呈现分散化的主要诱因。

  政府禁止行业集中。在某些行业中,会有法律规定限制行业集中,如电力、电视台和电台等行业。《麦克法登法案》对银行跨洲经营做出了规定,因而妨碍了电子基金转移系统的一体化。

  新兴行业。若行业很新或者说没有企业具有足够的技能或资源来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尽管不存在任何妨碍行业集中的因素,这种情况本身就足以导致行业分散。1979年,光伏太阳能行业和光纤行业就是这样。

  上述特征只要有一项存在,就能阻碍行业集中。如果在某个分散型行业里,上述所有条件都不复存在,就表明存在重要的战略关联和动态。下文将重点阐述这方面内容。

  克服行业分散其中蕴含着重要的战略机遇。集中分散的行业,回报很高;分散型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在行业中竞争的往往是规模较小、势力不强的企业,不会给自己构成太大的威胁。

  我在本书上文就强调过,行业必须被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这一点也适用于分散型行业。某个行业可能是因为上述某一项原因非常分散,但行业分散的状况可以克服,从而实现集中,这就会触发整个行业结构的变化。

  食用牛行业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分散型行业结构变化的例证。这个行业的历史特点是在众多小型牧场上饲养食用牛,屠宰后,把它们送往不同的肉类加工厂加工。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饲养食用牛不具有规模经济。如果有,也会因为控制并转移大量牛群的高成本变得不经济。不过受益于技术的发展,养牛场这种方式得以广泛应用,逐渐替代了食用牛的养育过程。在精心控制的条件下,养牛场能以低廉的成本饲养牲口。当然,建造养牛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经营养牛场时,存在着可观的规模经济。大型养牛场的出现,使得行业集中度增加,如艾奥瓦牛肉公司和蒙佛特集团成为业界新星。这些大型养牛公司开始增大规模,足以实现后向一体化,进行饲料的加工;也可以实现前向一体化,完成肉类加工和分销,从而导致了很多大品牌的崛起。在这个行业里,分散化的基本诱因是饲养牛所使用的生产技术。一旦这种阻碍集中的因素不复存在,就引发一系列结构性变化,这绝不仅仅局限于养牛场本身的变化。

  创造规模经济或者经验曲线。如果技术变革导致了规模经济或者出现了重要的经验曲线,那么就会出现行业集中,在食用牛行业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某项业务中,部分实现规模经济,有时候可以超过另一部分的规模不经济。

  在制造业,引发机械化和高资本密集度的创新已经导致了实验医学用动物供应行业以及蘑菇种植业的行业集中(后者在上文已经有所提及)。在实验动物行业中,查尔斯河实验饲养公司率先使用大型、高成本的饲养设备,对卫生条件、动物饲养环境各方面以及饮食实施严格的控制。这样的设施保证了高品质实验动物的饲养,消除了该行业分散的根本原因。在蘑菇种植业,有几家企业已经进入行业,并开创性地运用尖端科技和工艺,利用传送带、气候控制和其他设施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产量,从而有效地控制蘑菇产量的增长。这些工艺大大提升了规模经济,对资本投入和技术先进程度的要求也提高了,为行业内实现集中创造了条件。

  创造营销规模效应的创新也能导致行业集中。例如,网络电视被广泛应用作为营销的主要媒体,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幅度的行业集中。重型推土机行业出现了一大批全线独家经销商,提供融资和服务,这使得行业集中度大大提升,卡特彼勒履带式牵引机公司就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将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标准化。产品或者营销创新有助于针对当前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实现标准化。比如,创造新产品能够统一引导买方的品位。设计的改观可能大大降低标准化产品的成本,使买方看到标准化产品的优点和价值,逐渐疏远昂贵的定制品。产品模块化有助于大批量生产部件,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或者经验成本下降的优势,同时保持最终产品的异质性。这类创新的潜力明显受到了行业基本经济特征的限制。在很多行业,限制行业集中的因素是在克服分散型特征方面缺乏创意和创新,从而使企业无法正确应对行业分散。

  抵消或者分离产生行业分散的原因。有时候,产生行业分散的原因集中在一两个领域里,比如生产的规模不经济或者买方品位的分散。克服分散的一大战略是从业务中挑出这些可能导致行业分散的原因。有两个例子能说明这一点:野营地和快餐行业。这两个行业都很依赖高度的本地控制和保持良好的服务。这两个业务领域基本上都是由单独的小型营业场所组成,因为野营地和快餐连锁的潜在规模经济往往会被锁定新客户、在各大主干道附近或者旅游度假景点附近位置的需求抵消。野营地和快餐行业历来比较分散,里面包含了数万家小型企业。这些行业的营销和采购领域存在巨大的规模经济;如果分销网络渗透全国,可以使用全国的广告媒介,规模经济将更加可观。在这两个行业里,通过许可经营和加盟,可以克服地点分散的情况。在全国性组织创立的品牌下,这些加盟商能获得中心提供的采购或者其他服务,这样就确保了经营的紧密监控、服务质量的保持和规模经济的获取。当野营地行业的巨鳄美国KOA公司和快餐连锁的龙头企业麦当劳和必胜客等品牌取得巨大成功时,人们纷纷实践这种观点。连锁企业克服了行业分散的另一个例子是房产经纪业。21世纪不动产公司通过推动本地企业加盟连锁,使企业可以采用自己的品牌自主经营,前提是利用21世纪这个品牌在全美范围做广告,这既克服了行业分散的情况,也攫取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当行业分散的原因与生产或者服务交付的过程有关时(比如上述情况),克服行业分散就要求将生产过程与业务的其他部分分离开来。如果买方细分领域很多,而极端的产品差异化导致了客户偏好至尊独享,企业就可以通过仔细选择没有关联的品牌名称和包装方式来克服行业对市场份额的限制。还有一个例子,有些艺术家、客户或供应商希望和规模较小、高度人性化,以及拥有特定形象、名声的组织打交道。在唱片行业,企业应对这种情况的办法是使用多个内部品牌,与关联品牌签署协议,要求使用相同的唱片发行、营销、促销和分销机构。每个品牌独立设置,为艺术家打造全面的个性化服务。母公司的总市场份额非常可观,比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华纳兄弟公司,每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均在20%左右。

  使用这种克服行业分散的最基本方法,人们就能意识到不可能改变分散状态的根本原因。相反,可以使用战略来调节受制于分散特征的业务,从而充分利用在其他方面的市场份额来提升自己的优势。

  收购本地企业,达到最基本的市场份额要求。在某些行业里,持有大量的市场份额固然有很多优势,但是却因为行业分散很难积累到市场份额。比如,针对销售业务中本地合约占很例的情况,企业在扩展业务时,侵占其他企业的领地就有难度。如果企业能够达到最低的市场份额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当大的规模优势。在这类情况下,可以利用收购本地企业来达到最低的市场份额,但前提是收购实现了整合和管理的优化。

  尽快意识到行业趋势。有时候随着行业的发展,行业集中水到渠成,尤其是行业分散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本身作为新兴行业的性质。外部的行业趋势能凭借改变分散的原因来促进行业的集中。例如,计算机服务机构正在面临着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激烈竞争。这种新技术的普及表明:哪怕是中小型企业也能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因此,计算机服务机构不得不转向为大型的、跨区域竞争的公司提供服务,以此保持自身的增长;此外,它们还提供复杂的编程软件和其他服务,原先纯粹的计算机日常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种发展增加了计算机服务机构行业的规模经济,导致了行业集中。

  在计算机服务机构这个例子中,替代品的威胁通过改变买方的需要引起行业集中,进而刺激了服务的变化,使企业服务的规模经济效益日趋明显。在其他行业里,买方品位、分销渠道结构变化以及其他数不胜数的行业趋势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导致行业分散的根本原因。政府管制的变化能创造规模经济效益,提升产品或者制造工艺的标准,促进行业的集中,而小型企业却对此无能为力。意识到这类趋势的最终成效,并将企业按照有利于自身的形式定位,就可以成为克服行业分散的重要方式。

  此前,我们基于行业经济效益导致行业分散的情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克服行业分散的方法。意识到这种战略目的后,有一种现象很关键:很多行业呈现分散特征,但未必是基础的经济原因造成的,而是因为行业身陷分散状态中不可自拔。行业陷入分散状态的原因有很多种。

  行业内现有企业缺乏资源或者技能。有时候克服行业分散的步骤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行业内现有企业却缺乏做出必要战略投资的资源。比如,生产中可能存在潜在的规模经济,但是企业却缺乏资本、技术来构建大型的生产设施或者对垂直一体化做出正常的投资。企业可能还缺乏相关的资源或者技能来发展专有分销渠道、公司内部服务机构、专业化物流设施或者消费者品牌连锁店,从而提升行业的集中度。

  现有企业目光短浅、裹足不前。就算企业拥有提升行业集中度的资源,但是它们却对催生分散的传统行业实践感情更深,甚至根本意识不到改变的机遇。如果企业缺乏资源,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美国葡萄酒行业长期处于分散状态。一直以来生产商专注于酿酒本身,很少投入精力开发全国的分销渠道或者提升消费者的品牌识别度。很多大型消费类商品和酒业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进入行业后,扭转了这种趋势。

  缺乏外部企业的关注。如果前面两个条件存在,表明行业集中的条件已经成熟,但有些行业依然长期处于分散状态,那么这肯定是因为缺乏外部企业的关注造成的。外部企业没有意识到整合资源的机遇,没能从提升行业集中度的全新角度来对待行业发展。有些行业虽然具备让外来企业进入的条件,但却不太引人注意。有些企业让外人觉得根本没有吸引力或者不适合投资,那么这些行业显然实现集中的可能性就不大。无人问津的行业往往是边缘行业,比如商标制作业和蘑菇种植业,或者是那些看起来让人乏味的行业,比如空气过滤制造业和油脂过滤业。这些行业刚刚出现,规模过小,不值得一提,因而具备克服行业分散资源的大型企业都不愿意进入行业,克服行业分散。

  如果企业发现某个行业分散的潜在竞争性质不能得到体现,这就是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的初始结构特征,以较低的成本进入该行业。由于不存在驱动行业分散的经济理由,企业也无须承担改变分散行业状况的投资资本或创新风险。

  在很多情况下,行业分散的确起因于基本的行业经济性质,而且这种分散状态无法克服。分散型行业的典型特征是行业内部有大量的竞争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在应对供应商和买方的时候议价能力较差,利润率很低的情况难以避免。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中,战略定位对于企业非常关键。企业虽然获得的市场份额非常一般,但应对的战略挑战是如何通过全力打造最成功的企业来克服行业分散。

  由于每个行业都各具特色,所以在分散型行业中根本没有实现有效竞争的通用办法。不过企业在分散型行业中竞争,可以考虑几项可行的战略选择,分析自身的竞争地位,从容应对现状。具体来说是指,在分散型行业的特定环境下实现总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详见第2章。每一种战略都要做到更好地配合企业的战略姿态,综合在行业中起决定作用的五大竞争力的影响。

  从严管理的分权。由于在分散型行业中,人们往往需要进行紧密的协作、本地管理的导向、高度个性化的私人服务和紧密的控制,因此一种重要的竞争办法就是从严管理的分权制度。企业不需要提升某个或某些营业场所的销售运营状况,而只需有意地将个别企业的运营保持在小规模水平上,并实现自动化。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实现严格的中心控制,对本地经理实施以绩效为导向的报酬制度。比如,加拿大大型铝制品压模公司英达尔使用这种战略获得了巨大成功,美国一系列中小报业过去十几年时间里方兴未艾,食品连锁企业迪司收购了一些小规模的区域食品连锁店,使其保持自主经营,拥有自己的品牌、买方群体等。这种系统通过中心控制和由内而外的强大促销政策做支持,不仅避免了企业内部拥有同质化业务单元可能带来对本地条件不敏感的现象,而且还保持了较低程度的行业联合。

  标准化设施。还有一项应对行业分散的战略与前一项战略关联,即在多个地方构建高效的低成本设施,将其作为企业的关键战略要素。实施这种战略要求设计标准的设施,可能是厂房或者服务机构,并按照科学构建的原理,将设施运营的成本最小化。企业因此降低了相对投资成本,且拥有比较理想的运营地段。像弗利特伍德公司这种最成功的移动住宅制造商就实施了这种战略。

  附加值增加。很多分散型行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属于大众商品,很难实现差异化。有些分销企业库存的商品和竞争对手的商品完全一致或者类似。在这类情况下,有效的战略是提升业务的附加值,提供更多的销售服务,参与产品的最终装配(比如按大小切割或者打孔),或者在出售产品给客户之前参与安装的某个环节或者部件的安装等。在基础产品或者服务上无法实现产品差异化,因而也无法实现高利润率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和方式来提升产品差异化的程度。这一理念在很多金属分销行业里已被成功实践。这些分销商将自己定义为“金属服务中心”,完成简单的制造操作,为客户提供大量的建议,而这些服务以往不可能被客户享有。有些电子部件分销商还承担了简单的部件连接或者安装工具箱的工作,战略实施得非常成功。

  实现从生产到分销或者零售的前向一体化,有时候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这一步可能削弱买方的议价能力,也可能通过更好地控制销售条件来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按照产品类型或者产品细分实现专业化。假如行业分散起因于产品线上存在多样产品,或者行业分散与企业产品多元化的情况并存,实现超过平均利润水平的有效战略就是严格控制产品类别,并实现产品的专业化。这种方法是本书第2章描述的集中战略的另一种形式,能使企业在大量开发产品的同时实现应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有了特定产品领域让人艳羡的专家的专业素质和形象,企业就能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程度。集中战略让企业更好地获悉产品的知识,开展投资让客户了解产品,为客户提供与某个领域相关的服务。专业化战略的成本可能会限制企业在某方面的成长。

  伊森艾司提供了产品专业化策略大力提升附加值的一个有趣的例子。伊森艾司是美国家具业的一个非常成功的竞争者。在这个分散型行业里,伊森艾伦一直生产专业的复古美式家具,提供的产品极富个性化,充分满足客户对住宅空间实现专业设计的愿望。

  我们销售的是客户使用产品时独一无二的体验,而非产品本身。我们向中产阶级提供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的东西。

  一体化的概念使得伊森艾司产品的售价高出同业产品的20%,这部分钱用于高频率的电视广告。公司通过独立、独家零售渠道的销售,提高了企业的差异化程度,使企业避免与百货商店或者折扣店进行举步维艰的价格谈判。虽然企业的市场份额只有3%,但是其赢利能力却高于平均水平。

  客户类型的专业化。由于行业分散使得竞争趋于激烈,企业可以从集中于行业特定客户群体实施的专业化中受益。这部分客户群体理应是行业内议价能力最弱的群体,它们的采购数量通常较少,或者本身的绝对规模不大。企业也可以专门服务那些价格敏感度最低的客户或者最需要企业向其提供基础产品或者服务附加值的客户。与产品专业化一样,客户专业化可能会限制企业某方面的增长潜力,但它却能提升企业的赢利水平。

  订单类型的专业化。不管企业的客户群体是谁,企业可以在分散企业中实现订单类型的专业化,从而应对竞争压力。有一种方法是企业只处理那些需要即刻交货、价格敏感度最低的客户的小批量订单。或者,企业也可以只负责处理私人定制订单,充分利用客户较低的价格敏感度,构建转换成本来保持利润率。当然,这必然会增加专业化成本,限制企业规模的增长,但这样做却能提高企业的赢利水平。

  集中于特定的地域范围。虽然在分散型行业中,企业很难获得大量的市场份额,但企业很少有具备全国规模经济的情况(连全国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也没有)。通过集中自己的生产设施、营销举措和销售活动,企业是有可能攻克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的。这个政策可以充分利用销售力量的效益,提升广告活动的成效,只需建立一个分销中心即可。在多个地方拥有分散的业务,能加剧分散型行业竞争雪上加霜的态势。覆盖某个特定的区域战略在食品销售行业非常有效,尽管这个行业里出现了一些全国性的连锁品牌,但这个行业依然是分散型行业。

  经济实惠型。鉴于许多分散型行业所积累的竞争程度和较低的利润率,一个简单有效的战略举措是保持经济实惠型的竞争姿态,即管理费用低、对人员技能要求一般、严格的成本控制以及关注细节。这种政策使企业处于价格竞争的最佳地位,同时能赢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回报。

  后向一体化。虽然行业分散的原因使企业无法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是有目的性的后向一体化可以降低成本,给那些无法实现一体化的企业带来竞争压力。当然,一体化的决定只能在全面分析后才能做出,这将在本书第14章中详述。

  分散型行业独特的结构环境给企业设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战略陷阱。有些常见的战略陷阱可以作为我们分析在所有分散型行业内制定战略行动的红色警戒标志。具体如下。

  寻求统领地位。分散型行业的基本结构决定了任何一家企业试图独领都是痴心妄想,除非行业结构发生了彻底改变。企业试图在分散型行业中占据压倒性优势,往往是自取灭亡。分散型行业潜在的经济原因决定了企业将长期受到低效率、成本差异化缺失、供应商和买方为增加份额的意外之举等问题的困扰。在分散型行业中,企业试图全面出击,贪多求大的心态会让其在面对竞争力量时不堪一击。哪怕一个企业在其他行业里具有大批量生产的成本优势以及其他类型的经济,在分散型行业中的情况也将大不相同。

  普里克鲁德公司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它曾信誓旦旦要成为龙虾捕捞业的教父,该公司建造了一艘豪华高科技龙虾捕捞船,建立了内部的维修设施和码头装备,并通过垂直一体化与卡车运输和餐饮业建立了整套流程。遗憾的是,这个行业的经济规律决定了普里克鲁德公司和其他捕捞船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却要比竞争对手承担更高的管理费用和更高昂的固定成本,龙虾捕捞量的不稳定让这个企业陷入困境。小渔民经营的时候,没有什么公司目标回报率的限制,哪怕利润低一点儿,也乐在其中。因此,业内降价潮开始后,普里克鲁德公司就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最终业务停摆。普里克鲁德公司的战略没有化解行业的分散特征,因此其试图独霸一方的战略不管用。

  缺乏战略纪律。在分散型行业中,要实现卓有成效的竞争,必须严格遵守战略纪律。除非行业分散的原因可以避免,否则分散型行业的竞争战略通常要求企业集中精力实现严格的战略理念,这一点我们在上文已经有所描述。实现这类战略要求企业有魄力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敢于反其道而行之,而不必事事遵从传统做法。投机型的战略实施方式,没有遵守严格的纪律,短期看有可能可行;长期来看,会置企业于分散型行业的激烈交火中。这种惨烈的厮杀状态俨然已成为分散型行业的常态。

  过度集中。很多分散型行业竞争的实质是个人服务、本地人脉、严格控制运营过程、对行业波动或者产品样式改变做出积极回应等。集权化的组织结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效率不高中国·金沙威尼斯(wns)欢乐娱人城-官方网站,因为它会降低响应时间,降低本地经营的积极性,甚至会使能够提供个人服务的高技能人才流失。虽然集权控制在管理多元化企业时能够奏效,甚至是必要的,但是集权化的组织结构却对分散型行业中的企业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理,分散型行业的经济结构会让集权化运作的生产或者营销组织失去规模经济的效益,有时候甚至会造成规模不经济。因此,这些领域的集权化往往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误认为所有竞争企业的管理费用和目标都是相同的。分散型行业的特殊性质表明业内有很多小型民营企业。老板兼经理可能会由于经济之外的因素进入行业。在这种情况下,认为所有竞争企业的管理费用和目标都是相同的,绝对是一种误解。这类企业常常是家庭作坊出身,使用家庭劳动力,规避管制成本,也不需要为员工提供福利。就算这些竞争企业效率不高,也不能认为相比处在同一行业的公司,它们的运营成本就更高。同理,这些竞争企业和普通公司相比,对利润水平的要求更低,它们可能对如何保持销售量为员工提供就业机会更感兴趣。相比而言,利润是其次的。因此,这些企业对价格变化以及其他行业事件的反应也会与一般意义的公司有所不同。

  对新产品的反应过于激烈。在分散型行业中大量竞争企业的存在,使得买方的议价能力较强,常让企业之间战火不断。真可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在这种环境中,处于生命周期早期的产品往往被企业当成缓和彼此之间激烈竞争的救星。由于行业需求处于增长期,买方对于新产品还不太熟悉,价格竞争还没到白热化的程度,买方非常渴望能从企业那里得到更多有关产品的信息和周到的服务。在分散型行业中,企业难得有这样短暂的喘息机会,各家企业纷纷投资,整装待发,迎接新一轮的战斗。不过,一旦它们获悉行业即将成熟,分散的行业结构必然会让市场需求变得微不足道,本来以为有利可图的投资活动也会变得不太划算。因此,对于新产品,企业往往有应变过度的风险,在价格战中,高昂的成本、管理费用和投资使企业处于竞争劣势。而在分散型行业中,低成本竞争一直是关键所在。虽然在所有行业中,企业应对新产品的出现都会碰到很棘手的情况,但在分散型行业中,面对新产品更让企业捉襟见肘。

  总结上文提出的观点,我们可以为在分散型行业中制定竞争战略提出广义的分析框架(见表9–2)。第一步是开展全面的行业和竞争对手分析,来确定行业竞争力的来源、行业内部的结构以及重要竞争对手的战略地位。以这个分析作为背景,第二步是确定行业分散的起因。要尽可能详尽地列出完整的起因及其与确立行业经济规律的关系。如果行业分散的状态没有明显的经济基础,那么这就是一个足以引起所有人注意的结论和机遇。

  第三步是结合第一步提出的行业和竞争对手分析,逐步审视行业分散的起因。分散的起因问题能否通过创新或者战略变革避免?是否有必要进行资源整合或者采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整体情况?这些行业分散的原因能否被行业趋势直接或者间接改变?

  第四步取决于前一个问题已有肯定的回答。如果可以克服行业分散,企业必须评估未来行业可能出现的结构是否会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一旦行业出现集中,企业必须预测行业内新的结构平衡,重新进行行业分析。如果趋于集中的行业确实很有可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回报,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企业要采用怎样的最佳防御地位来充分利用行业集中的情况。

  如果在第三步中研究的克服行业分散的情况不利于企业,第五步就应该选择其他最佳战略来应对分散的结构。这个步骤要求企业考虑上述提出的各项战略举措,针对特定的行业以及企业已有的技能和资源,还得考虑其他可能适合的做法。

  这些步骤不仅为企业定期展开系列检查和自省提供了分析框架,还会直接影响分析分散型行业和竞争战略所需的关键数据源。明确行业分散的原因以及创新对这些原因的影响,分辨有可能改变行业分散起因的行业趋势将成为企业分析行业环境、开展技术预报的前提。

  新兴行业是指由技术创新、相对成本关系、新的消费者需求或者其他有可能催生新产品或者服务商机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推动的新成立或者重生的行业。新兴行业总是应运而生的。20世纪70年代新出现的行业包括光伏太阳能、电子游戏、光纤、文字处理、生物分离媒介、个人电脑和烟雾警报行业等。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若旧行业由于上述环境发生了变化,订单量的翻倍刺激了规模增长,竞争规则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就会出现新兴行业的问题。例如,瓶装水业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但是巴黎水(Perrier)的声名鹊起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增长,瓶装水行业被重新定义,因为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当行业发生增长,重新定义行业势在必行,行业必须应对新的战略问题,这些战略问题与新兴行业面临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从制定战略的角度来看,新兴行业的本质特征则是没有既定的游戏规则。在应对新兴行业中的竞争问题时必须确立竞争规则,以便企业有章可循、从容应对、逐渐繁荣。缺乏规则不仅带来了风险,也带来了机遇。不管属于什么情况,必须要妥善管理这样的情况。

  在本书第一部分开展的分析基础上,本章将在新兴行业这个重要的结构环境中分析竞争战略的问题。首先,我将勾勒新兴行业的结构和竞争特征,确定在这样的行业内竞争的环境。其次,我将分辨在新兴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面临的典型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行业的增长速度,也是企业拼命竞争夺取优势地位的核心。还要确认哪些群体会成为买方或者买方细分群体,即早期的(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确定买方非常关键,不仅对战略制定有直接影响,还有助于预测行业发展,因为早期的使用者对行业设计、生产、交付货物和服务以及营销方式都有重要的影响。

  明确了新兴行业环境的关键因素以后,本章将介绍企业在新兴行业内必须面对的一些重要的战略选择,明确使用哪些战略举措能在行业竞争中取得成功。最后,本章提出了预测新兴行业未来的分析工具,介绍了企业应当选择哪些新兴行业进入,才能有比较理想的竞争环境和回报。

  虽然新兴行业在结构方面有很多差异,但是有些共同的结构要素可以说明行业在这个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绝大多数特征与是否存在竞争基础或者竞争规则有关,也有可能与行业一开始较小的规模或者新异程度相关。

  技术不确定。针对新兴行业的技术,人们往往有很多疑虑。哪种产品结构或者配置是最佳的?哪种生产技术经过事实证明是最有效的?例如,在烟雾警报行业,对于光电探测器和电离子探测器究竟哪一种更好,人们一直不能确定。这两种产品,业内均有不同的厂家生产。飞利浦和美国无线电公司就采用何种视频光碟技术方法作为行业标准一直争论不休。两家公司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在电视机的技术方案上相持不下。多种生产技术并存,没有一种技术方案曾经过大规模生产的验证。在光纤生产领域,至少有5种不同的生产工艺被不同的企业使用。

  战略不确定性。战略不确定性与技术不确定性相关,但是它的起因更加广泛。行业内部的企业采用的战略各式各样,没有规定哪种战略才是“正确”的。所有企业都在投石问路,按照不同的产品结构和配置或者生产技术,在产品和市场定位、营销、服务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光伏太阳能行业在供应部件和系统集成、市场细分和分销渠道方面采取的立场截然不同。与这个问题紧密关联的是,企业通常对行业新兴阶段竞争对手、客户的特征、行业条件等知之甚少。没有人了解竞争对手是谁,也没有现成的可靠的行业销售和市场份额数据可供参考。

  初始成本很高,之后迅速下降。产量小、产品新,在新兴行业里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初始成本。因此相比行业发展成熟时的产品成本,初始成本很高比较常见。就算是遇到技术的学习曲线迅速趋于水平的情况,企业在运营方面的学习曲线肯定也很陡峭。针对生产流程、生产车间布局等方面的改良,新的观点会不断出现。员工对工作日渐熟悉,也会大大提升生产效率。销售额的增加大大提升了规模和企业的累计总产量。如果在行业新兴阶段使用的技术应用比日后行业成形时呈现的劳动密集型特征更突出,上述因素就会得到强化。

  学习曲线比较陡峭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初始的高成本很快就会下降。随着行业的增长,如果企业获得学习收益,且实现规模经济的概率升高,那么成本下降的速度将更快。

  萌芽公司和自立门户的公司。行业在兴起阶段通常会出现很多新企业,行业内现有企业也会成立新的业务单元。个人计算机和光伏太阳能等新兴行业就出现了很多新企业。无独有偶,在汽车发展的初期阶段,就出现了帕卡德、哈德森、纳什公司,还有其他几十个汽车生产商;而在小型计算机行业,也有数字设备公司(也称为迪吉多)、通用数据公司和计算机自动化公司等新生代公司。新兴行业中没有确定的竞争规则,也没有规模经济来阻止企业进入,新企业很容易进入行业,而它们能否在新兴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将在下文讨论。

  在新兴行业里,与新成立行业的存在相关的现象是诞生了很多自立门户的公司,即由行业现有企业离职人员创办的新公司。数字设备公司在小型计算机行业中就派生了很多这类公司,如通用数据公司;瓦里安联合公司还派生了通用自动化公司;霍尼韦尔公司也是如此。其他行业中派生的独立公司的实例不胜枚举。派生公司这种现象与很多因素有关。首先,在快速增长、充满机遇的行业里,员工认为拿大企业的固定薪水不如自立门户、拿股权回报划算。其次,鉴于新兴行业技术和战略的游移不定,行业内现有企业的员工往往有能力更好地看清形势,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来厘清行业发展的思路。有时候,他们离开当前的公司,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这些人羽翼丰满,成立公司就很正常,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继续在向老上司提出新观点的时候碰壁,因为新的变革很有可能会危及企业之前所做的投资。行业评论家说,当埃德松·德卡斯特罗和其他众多数字设备公司的员工无法说服该公司接受新产品观点、拥有潜在的高收益时,通用数据公司就诞生了。假如行业结构无法创造较高的进入壁垒来阻止新进入的企业,那么派生公司在新兴行业中就很普遍。

  首次购买者。新兴行业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买方本质上是首次购买者。营销的首要任务是促使替代的发生,或者说让买方购买新产品或者服务。买方必须获悉新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和功能,确认产品或者服务能够执行这些功能,且相比使用这些产品或者服务获得的潜在利益,购买的风险更低。比如,当前光伏太阳能公司正在努力说服房产业主或者购房者太阳能热水器可以节约成本,系统本身也非常稳定,且无须等待政府进一步的税收政策出台,就可以使用这种技术。在刺激买方尽快行动购买新产品或者服务方面,我将在下文做进一步的解释。

  权宜之计。在很多行业里,企业为满足需求面临着开发客户、生产产品的巨大压力。企业为了解决“瓶颈”问题,尽可能采取权宜之计,而不会着眼于行业未来的环境。同时,行业的很多惯例是无心插柳的结果。比如,某家企业需要设定定价的周期,就必须采用原企业营销经理使用的双层定价制度,而其他行业就有可能因为没有其他办法而直接照搬。不论是什么情况,第3章阐述的传统智慧就此形成。

  补贴。在很多新兴行业里,尤其是技术发展快速或者着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行业,早入行的企业可能会获得补贴。补贴可能源于政府、非政府机构或者其他渠道。20世纪80年代初期,光伏太阳能和化石类燃气转化为天然气就是行业发展初期企业获得补贴的典型例子。补贴可以按照津贴的形式直接奖励给企业,也可以通过税收激励、补贴买方等途径给行业发展创造价值。补贴通常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震荡,补贴的发放可能取决于政府决策,而这种决策很有可能瞬间被扭转或者修改。补贴在某些方面虽然对新兴行业的发展有益,但是这也意味着政府涉足行业,祸福难料。很多企业为了克服在新型行业中创业的困难而寻求补贴。1980年,水产养殖业为争取补贴而积极展开游说活动。

  新兴行业移动壁垒的设置与行业发展的其他阶段的移动壁垒具有不同的特征。常见的早期移动壁垒如下:

  正如本书第8章描述的,随着行业的发展,像专有技术、获取分销渠道、学习效果和风险这样的壁垒,其重要性会逐渐下降,甚至消失。虽然也有例外的情况,但早期的移动壁垒通常不是品牌识别(品牌识别刚刚确立)、规模经济(行业规模太小,没有实现规模经济的空间)或者资本(如今大型企业能为低风险投资提供大量的资金)。

  早期壁垒的性质是我们观察新兴行业中新企业的关键。典型的早期壁垒来自于对企业在风险承受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做出远瞩的决策,从而获得投入要素的供应和产品分销渠道等方面的素质,至于企业是否拥有大量的资源就在其次了。这类早期壁垒也帮助我们解释发展态势良好、在市场稳扎稳打的企业未必就是最先进入新行业的企业,这些企业虽然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是后来才搭上行业发展的快车的。发展成熟的企业在资本上投入了大量的机会成本,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企业也不太愿意承受必要的技术和产品风险。例如,玩具公司在某些方面拥有优势,比如了解客户群、品牌名称和分销渠道等,但它们进入电子游戏行业却比较晚。在玩具公司看来,电子游戏行业的技术变幻莫测,让人难以招架。同理,传统的真空管制造商进入半导体行业比较晚;在滴式咖啡壶生产行业,电咖啡过滤器生产商被后来入行的企业打得一败涂地。下面我们将描述后进入者的后发优势。

  新兴行业面临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或者问题。这类制约因素或者问题主要起因于行业新兴的性质、依赖于外部经济的特征和因本身需要吸引买方购买产品而受制于行业的外在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下列几类。

  无法获得原材料或者生产部件。新兴行业的发展要求找到新的供应商或者扩展现有供应商的产能,甚至需要修正或者改良原材料和部件来满足行业的需要。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原材料和部件的缺乏在新兴行业中非常普遍。比如,20世纪60年代中期,行业严重缺乏彩色晶体管成了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因素。电子游戏卡,尤其是那些由通用仪器公司率先开发的单芯片游戏机的芯片非常短缺,导致了很多企业在入行后一年时间内根本买不到这样的部件。

  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时期。行业面临着不断攀升的需求和供应不足的情况,关键原材料的价格往往会在新兴行业的早期阶段经历节节攀升的情况。这种情况一部分是因为供求关系的经济规律导致,另一部分是因为供应商意识到了行业内奇货可居的情况。随着供应商的扩展(或者行业内的企业日益通过整合来克服“瓶颈”),原材料的价格会暴跌。不过,如果行业原材料的供应规模不会大幅度上升,这种暴跌短期内也不会发生。比如在矿业中,土地和熟练劳动力的成本就一直居高不下。

  缺乏基础设施。新兴行业往往要面临着因缺乏基础设施而导致的原材料供应困难或者问题,包括分销渠道、服务设施、训练有素的机械工程师、互补产品(例如休闲汽车需要适当的露营场地,而煤炭气化技术需要足量的煤炭供应等)。

  缺乏产品或者技术标准。无法针对产品或者技术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激化了原材料或者互补产品供应的问题,这会妨碍行业改善自己的成本地位。由于新兴行业中,产品和技术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了行业标准的不一致。

  人们认定技术可能已经过时的看法。如果买方认定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技术的出现会大幅度使当前存在的产品过时,新兴行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买方经常采取观望态度,等待技术进步或者成本下降的速度放缓。这种现象在当前很多新兴行业内存在,比如电子手表和电子计算器行业。

  客户不清楚具体情况。新兴行业的客户经常有迷惘的时候,主要源于行业存在多种生产方法、技术变化和各家企业所持有的前后矛盾的看法等。所有这些现象都是技术不确定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技术不确定、缺乏标准化,行业中企业无法就一般的技术问题达成一致。在这些问题的困扰下,新买方强化了对采购风险的意识,从而压制了行业销售额的增长。例如,烟雾警报业的光电和电离子警报技术之争,是导致买方推迟购买的原因。1979年,有篇文章总结了光伏太阳能行业里的类似问题:

  对行业未来健康发展也很重要的一点是使机器性能与行业期望相符。洛夫在丹佛光伏太阳能会议上说:“好大喜功、无知愚昧和自私自利都有可能危及利用这种能源来满足美国的这一伟大事业。”虽然洛夫一直强调政府在税收方面的不作为是行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但他也同样痛斥“某些自诩为行业能源救世主的人的无知言行、在各类建筑物中安装光伏太阳能系统的弊病和某些供应商不负责任的言论等”。

  产品质量不稳定。新兴行业中有很多新成立的企业,但由于行业缺乏统一标准,技术不确定,产品的质量很不稳定。产品质量不稳定虽然可能只存在于几家企业里,但也会对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可信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电子游戏机出现故障,比如显像管失火,使得电子游戏机行业在发展初期受到重创。由于电子手表质量的不稳定(新成立的授权汽车调整中心也有质量不稳定的现象),所以客户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情况也很担忧。

  在金融界的形象和信誉。由于行业较新,不确定因素较多,客户充满疑虑,产品质量不稳定,新兴行业在金融界的形象和可靠度都很差。这种结构不仅会削弱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的能力,还有可能影响买方获得信用的能力。虽然融资困难是新兴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有些行业(通常是一些高科技企业或者概念企业)却是例外。在小型计算机和数据传输行业,新成立的公司成为华尔街的新宠,这些企业的资金渠道丰富,成本低廉的资本唾手可得。

  监管许可。新兴行业为满足某种需求提供新的方法,且需要得到当局的批准,那么在获得监管机构承认和批准的时候,就面临诸多的繁文缛节。例如,集成住房就因为建筑法规的限制裹足不前;新兴的医药产品在获得认证前,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测试阶段。但同时,政府政策却可以让新兴行业一夜之间改头换面,烟雾警报行业就属于这一类。

  如果新兴行业处于传统管制的范围之外,突如其来的政府监管有可能会延缓行业的增长过程。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矿泉水行业快速增长前,该行业一直没有被纳入政府监管的范围内。后来,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化的形成,矿泉水生产商不得不面临排山倒海的商标法规和健康标准的管制。自行车行业和链锯行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一旦行业发展促进了整体规模的上升,监管者就会发现并介入。

  高昂的成本。由于诸多结构条件的限制,新兴行业往往要面临着高昂的成本,这往往要高于企业最初对最终成本的预测。这种情况下,新兴行业往往要求企业低于成本进行定价,否则行业发展就会受阻。这其中的问题会引发成本和销售量的恶性循环。

  受到威胁的企业的反应。由于新兴行业的发展,某些企业或者行业主体必然受到威胁,如生产替代品的行业、与老产品相关的工会组织、分销渠道。这些利益主体情愿在稳定的环境中和稳定的组织打交道。例如,很多电气设备商向政府,希望不要发放光伏太阳能补贴,因为它们认定光伏太阳能不可能缓解高峰时段电力容量的问题。建筑行业组织则极力反对住宅的标准化等。

  受到威胁的利益主体可能会从多个方面反对新行业的发展。其中一种是通过监管或者手段施压,另一种是邀请各方坐下来谈判。如果行业面临着替代威胁,其反应可能是降低价格、收割利润(或者是增加营销成本),也有可能是为了提升被威胁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而加大研发投资。图10–1反映了后一种情况。如果受到威胁的行业选择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那么新兴行业中的企业必须灵活地降低学习成本,并调整与规模有关的成本目标。

  为保持销售量,受到替代威胁的行业不惜牺牲利润、降低定价,或者大力在降低成本方面开展投资,这种倾向与被替代行业的退出壁垒直接关联(见第1章和第2章)。如果因为专业化要素、人们重视行业的战略意义、感情联系或者其他原因,使得退出壁垒过高,那么新兴行业的成长就有可能面临着受威胁行业孤注一掷的。

  新兴行业中制定战略的最关键问题是评估新兴行业的产品将首先打开哪些地方的市场,哪些地方的市场后来开拓。这个评估不仅能帮助企业专注于产品开发和营销,还对预测行业结构的演变起着关键作用。早期市场的开发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市场、市场细分领域以及市场细分领域内特定的买方群体对新产品的接纳程度有很大不同。在确定市场对新产品的接受程度时,有很多标准可以参考,有些标准受到新兴行业中企业的影响,或者这些企业也可能达到这些标准。

  新产品效益的本质。买方对新产品或服务接受程度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新产品效益的本质。我们可以想象某个效益的区间,其中新产品可以具备单纯的成本优势或者其他产品通过其他渠道不可能实现的性能优势。介于中间的状态是,新产品可以提供一种性能优势,但这种优势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模仿,且成本会相对高一些。

  最早采购某种新产品的市场在同等条件下,往往是那些具有某项性能优势的市场。因为在实践中,当买方心存疑虑,对新兴行业的稳定性或者新兴行业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或者其他下文要讨论的要素不够确定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新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成本或者性能,买方对这种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就取决于新产品提供性能的各个层面。

  ·迫使进行彻底改革的竞争压力有多大?性能优势的作用有两点:第一,帮助买方抵抗替代行业的威胁;第二,防御作用。相对而言,买方更加倾向于采用具有防御功能的产品,之后才会使用具有进攻功能的提升竞争力的产品。

  在某些情况下,买方受制于监管命令(或者其他组织的命令,如为投保而受制于保险公司的命令)来购买具备特定功能的新产品。在这些情况下,买方就能买到满足技术要求的成本最低的产品。

  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必要的先进技术水准。决定买方是否较早采用新技术的关键因素是买方对产品性能应用的要求。有些买方面对最初版本的新产品,也能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而有些买方对新产品各方面的要求都较高。例如,由于缺乏可以替代的产品,实验室的科学家对价格较高、速度较慢的小型计算机还算满意,毕竟还可以处理数据问题。相反,会计和控制应用就要求性价比较高的小型计算机,对功能要求也更高。

  产品故障的成本。产品故障成本相对较高的买方往往对新产品的使用犹豫不决,这些买方担心的是新产品的风险。使用新产品的目的是将之嵌入某种集成的系统中,这类买方往往要面对比较高的故障成本。同理,如果买方产品因故停止服务,这些买方就面临着高昂的罚金。这两种情况本质上是类似的。故障成本还取决于买方的资源。比如,富裕的个人买入雪地车后,如果发现功能并非卖家声称的那样全面,也不会觉得过于失望。而经济实力一般的买方,购买雪地车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休闲产品,因此若雪地车的功能没有当初宣传的那么多,这些买方就会大失所望。

  推出新产品或者转换成本。推出新产品或者用新产品替代原来产品的成本因各个买方而有所不同。这些成本与转换成本类似,详见本书第1章和第6章的描述,主要包括下列各项:

  转型的成本比较微妙。比如,当采用新的煤炭气化技术,不再从某个公共事业公司购买燃气时,这个买方就必须要面对煤气化学属性变化的问题。对于某些买方来说,这影响了下游生产运营过程中燃气的性能,需要对相关的调整做出投资。

  转型时期的成本往往受变革节奏的影响,虽然变革的节奏可以由企业酌情决定,但是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新产品是否实现了新的功能或者代替已有的产品,重置是否涉及重新训练的成本以及未能预料的投资成本等;

  ·重新设计周期的长度;在正常的重新设计时间内,相比那种无法提前安排的替代过程,替代新产品变得更加容易。

  支持服务。与变革成本紧密联系并影响采用新产品或者服务时机的要素是,买方除了拥有原来的技术能力外,还必须要控制支持服务(例如工程和维修费用)来处理新产品。例如,如果新产品要求熟练的工程人员或者服务技师,往往是那些有资源或者资历的买方最有可能采用合格的人员。

  过时的成本。对于特定的买方而言,在新兴行业的技术上更新换代的程度往往会不同,产品过时的程度也各异。有些买方已经从第一代产品中获得了所有期望的效益,而其他企业升级自己的技术水平,保持较高的竞争力。按照对应的变革成本(详见上文讨论),后一类买方提前购买的可能性会有所不同。

  非对称政府、监管或者劳动壁垒。不同买方选择的新产品对应的监管壁垒高低不同。食品和药品生产商的制造过程和工艺变化会受到严密的监管程序的监督,而其他行业中的企业则可以自行更改生产过程。这类不对称也适用于由劳工协议造成的僵化问题。

  改变的资源。就企业拥有可以用于向新产品转型的资源来说,具体因买方的不同而不同,包括资本、工程技术和研发工作人员等。

  对技术变革的认知。针对技术变革,有些买方经验比较丰富,有些则不然。在技术发展程度快速且高端的行业里,推出新产品所带来的威胁要远远低于在稳定的低技术含量的行业里推新所带来的威胁。与这个因素相关,某些行业内发生的技术变革被视为提升企业战略地位的机遇,而在其他企业里却视为威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前者更有可能成为早期使用新产品的买方。

  决策者需要承担的私人风险。当买方负责决策的人员认定在是否采用新产品方面决策不当需要承担巨大风险时,买方很有可能迟迟不肯采用新技术。决策者个人对风险的态度有很大不同,主要取决于买方的所有权或者权力结构。

  在新兴行业中制定战略必须要处理这个时期行业发展所带来的不确定要素及其带来的风险问题。从根本上来看,竞争规则尚未确立,行业结构没有明朗,还处在变化当中,而分析竞争对手也有很大的困难。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另一面,行业处在新兴阶段,并未发展成熟中国·金沙威尼斯(wns)欢乐娱人城-官方网站,因此在战略选择上有最大的自由度,优秀的战略决策往往能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业绩。

  塑造行业结构。新兴行业中最主要的战略问题是企业塑造行业结构的能力。通过其战略选择,企业可以努力在产品政策、营销方法和定价战略方面设定游戏规则。在行业潜在的经济规律和资源的约束下,企业应该寻找能帮助自己确立长期有利竞争地位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竞争规则。

  行业发展的外因。在新兴行业中,关键的战略问题是企业如何平衡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的利益。由于新兴行业中存在有关行业形象、信誉、买方疑虑(在本章已经分析过)等问题,在行业的新兴发展阶段,企业能否成功取决于相互依存度。行业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诱发替代的发生,吸引初次购买的买方。这个阶段企业若能推动标准化,监督尚未达标或者信誉不好的企业,将为供应商、客户、政府以及金融界提供前后一致的互动平台。行业会议或者协会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避免对自己不利的竞争战略。例如,酒店管理行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快速的增长,所有的行业竞争者都很依赖行业专业化的形象及其对贷方的信用。这个行业内的企业一向有公开赞扬本行业或者竞争对手的传统做法。

  在行业新兴阶段,需要各个企业的配合,这往往给企业带来了一个内在的难题。企业一味追求自己的市场地位,有可能做出损害整个行业发展的事情。由于企业要保持产品的独特性,希望自身的产品能最终成为行业标准,从中受益,企业可能会拒绝产品的标准化。但产品标准化能方便维修服务,提升客户的自信。企业采用的方法长期来看是否是优化选择,需要企业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分析。烟雾警报行业中的某些企业就推广有可能伤害其他企业的行业标准。同时,买方对于究竟哪一类警报器最好的问题一直没有定论。随着行业的发展,客户的困惑是否已经成了影响行业长期发展的“瓶颈”,企业一定要明确这个问题。

  随着行业渗透的加强,行业展望和企业愿景之间的平衡应该遵照企业的发展方向,这种观点比较合理地归纳了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关系。有时候,一些一直大张旗鼓自称为行业代言人的企业没有意识到,为了自己和行业的利益,必须要改变企业的发展方向。否则,随着行业走向成熟阶段,企业必然会落后。

  还有一种可能是,企业一开始实施战略,日后不打算继续奉行,或者只是暂时进入细分市场,但日后打算退出;企业之前采取的策略可能是为了发展行业的权宜之计,但是一旦行业发展了,企业就有更大的空间追求自己的最优竞争地位。例如,康宁公司曾投资连接器、接合技术、光纤应用程序中的光源等领域。不过长期来看,康宁公司似乎更愿意成为光纤和电缆供应商。做其他领域的投资,也是因为现有设备和技术成了光纤行业的发展障碍。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不得不做额外的投资,这也是拓荒者必须要承担的代价。

  改变供应商和渠道的角色。从战略的角度来看,随着行业规模的增长,行业的价值日趋明显,新兴行业中的企业必须为供应商和分销渠道的导向变化做好应对的准备。供应商对行业针对产品的种类、服务和交付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做出反应的意愿或增加或者减少。同理,分销渠道也更加愿意投资,与企业在基础设施或者广告部门确立合作关系。企业尽早利用供应商或者分销渠道角色的变化,就更能占有战略的先机。

  移动壁垒的变化。正如上文描述的,在新兴行业中,早期壁垒会迅速消失。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它会不断被新的移动壁垒替代,从而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最明显的是企业必须做好准备,寻找新的捍卫自我地位的方式,不能仅仅依靠过去奏效的壁垒,如专有技术和独特的产品种类等。应对移动壁垒的变化,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这要远远超过企业在早期阶段所做的投入。

  行业增长和技术成熟还有一个影响,那就是进入行业的企业可能会发展成熟,成为根基稳定的大企业。这些企业倾向于进入规模较大、经事实证明风险不高的行业。这些企业竞争的壁垒完全不同,如规模经济和市场影响力。新兴行业中的企业必须要评估当前和未来的壁垒、行业对不同种类企业的吸引力、企业克服壁垒的能力,从而判断未来可能进入行业的企业的性质。

  行业增长和技术成熟的影响还包括客户或者供应商有可能通过一体化融入行业,这在喷雾包装、休闲汽车和电子计算器行业都曾发生过。如果发生了一体化,企业必须做好准备锁定自己的货源和市场,或者通过竞争的方式阻止一体化。

  在新兴行业内竞争的关键战略选择是选对进入时机。过早进入(或者率先进入)的风险较高,不过面对的进入壁垒较低,能获得长期回报。若企业满足下列常见的条件,一般比较适合进入:

  ·早早进入能帮助企业在重要的业务领域里学习;经验很难被模仿,而且不会因为连续的技术更新换代而失效。

  ·行业发展早期的竞争和市场细分的原理与日后行业的发展情况完全不同。因此,企业积累的经验或者技术可能没有用,需要巨大的变革成本。

  ·开创新市场的成本很高,包括客户教育、监管批准和技术领先以及开创市场等方面。开创新市场的收益也不可能被企业独自享有。

  ·技术改变会让企业在行业发展早期所做的投资失效,使后来进入的企业能因为拥有更先进的产品和工艺而获得竞争优势。

  ·尽早与原材料供应商达成协议,优先获得原材料,可以使企业在碰到原材料短缺的情况下,获得竞争优势。

  ·若华尔街看好某个行业,就可以充分利用融资渠道,哪怕这个企业目前并不需要资金。这能够大大减少企业的资本成本。

  在新兴行业中应对竞争对手是一大难题,尤其对于那些曾是拓荒者且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新成立企业的进入和很多自立门户的企业会激化行业的对抗,鉴于上述的外在因素,为了行业的发展,有时候企业不得不依赖竞争对手。

  在新兴行业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拓荒者会投入过多资源保护自身较高的市场份额,并对长期以来不太有可能成为市场骨干力量的企业做出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的情绪化反应。虽然在行业新兴阶段,偶尔要求企业对竞争对手做出激烈的反应很有必要,但是企业最好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推动行业的发展进度上。可以通过许可加盟或者其他形式鼓励特定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鉴于新兴行业的特征,企业往往会从行业其他企业大量销售本行业的产品、推动技术发展等活动中大受裨益。随着行业发展的成熟,与其企业自己占有大量的市场份额,导致一些根基牢固、品质卓越的企业进入市场,倒不如尽早鼓励一些靠量取胜的企业入行,分散竞争压力。至于具体采用什么战略合适,很难一言以蔽之,但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一味地捍卫近乎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情况,将非常不合理,也很难让企业有利可图,哪怕企业很早入行,而且一开始就占有大量的市场份额也不行。

  新兴行业最突出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当然,可以确定的是在新兴行业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企业在对行业结构的未来动向没有明示或者暗示的预测前,不可能制定战略。可惜的是做出这些预测,所需要的变量数量之多让人望而生畏。因此,能找到一个降低预测过程复杂程度的方法,是所有企业的渴望。

  情景分析是预测行业结构发展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情景是针对未来世界发展情况所进行的一系列预测,这些看法从本质上是一致的,能够解释变化的本质。通过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的预测,情景分析法可以对新兴行业的发展做出预测,具体见图10–2。预测行业情景从估计产品和技术未来的发展,包括成本、产品类别和性能等方面开始。分析师要选择多种内在一致的产品和技术情景来概括可能出现的情景。对于每一种提出的情景,分析师要明确一系列涉及该情景的问题,即开发的市场类型、规模和特征等。由于早期放开的市场能够对产品和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形成首个反馈回路,所以必须把这种互相作用的方式融入一个周而复始的情景回路中去。

  分析每种产品、技术、市场情景对竞争的影响以及预测不同竞争企业是否成功,这是行业预测的第二步。由于竞争对手的性质和资源会影响行业发展的方向,这一过程本身与预测新企业进入的情况有关,实现这个过程将意味着更深层次反馈回路的形成。

  在分析了上述行业情景后,企业就有能力审视自己所处的竞争地位,评估哪个行业情景对自己最有利,如果这些行业情景发生,自己将采用什么战略应对等。如果有充分的资源,企业可能选择努力促使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业情景发生;如果企业的资源有限,或者行业不确定性很明显,企业就应该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灵活多变。无论情况属于哪一种,企业都可以通过明确判定可能导致某项行业情景发生的关键事件,为自己的战略规划和技术监控做出安排,未雨绸缪。

  企业选择进入哪个新兴行业主要取决于对行业情景分析的结果。新兴行业最终的行业结构(而非一开始的行业结构)决定企业是否能带来超过一般水平的回报,以及企业是否能够长期在这样的行业中捍卫竞争地位。如果满足这些条件,新兴行业就对企业具有超凡的吸引力。若企业要捍卫自己的竞争地位,就要伴随行业发展不断变化的移动壁垒,整合资源加以应对。

  企业进入新兴行业,往往是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势头很猛,企业的利润丰厚,最终的行业规模将非常可观。这些原因固然重要,但是进入的决策过程必须以结构化分析为基础。第16章将详细探讨进入某个行业的决策过程。

  很多行业从快速增长时期过渡到行业成熟时期,在这个阶段,行业的增长不再如此迅猛,这个转型过渡期成为行业变革进程的一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中晚期,雪地车、便携式计算器、网球场设施、集成电路等行业就经历了这样的发展阶段。本书第8章讨论了行业成熟为什么不会发生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某个固定的点上,以及为什么会被创新或者激励行业中企业发展的其他事件延迟。此外,如果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某种战略性突破,处于成熟阶段的行业会重拾快速增长的势头,经历多种转型,进入成熟阶段。了解了这些重要的信息后,我们要考虑一下行业转型发生的情况,保证不会有任何因素会阻碍这类转型的发生。

  行业向成熟阶段过渡时,对于这个行业的企业来说,将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根本改变,要求企业做出非常困难的战略回应。有时候,企业看不清楚这些环境的变化;就算企业能分辨这些基本变化,要企业做出战略的调整来积极回应,企业也常常犹豫不决。此外,行业向成熟阶段过渡,不仅会产生明显的战略影响,还会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领先地位产生影响。行政管理的影响往往是企业做出必要的战略调整过程中最主要的困难。

  本章将按照本书第一部分提出的分析框架,逐步讨论这些问题。我主要集中于辨认行业向成熟阶段过渡产生的战略和行政问题,而不注重分析这个过程本身。行业演变的过程本身如何已经在本书第8章中有所描述。

  向行业成熟阶段过渡往往意味着行业竞争环境发生多个重要的变化。下面列出了一些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

  1.行业增长速度放缓表明企业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更加激烈。对于无法保持原有市场份额或历史增长率的企业,竞争关注的问题转向行业内部,即攻击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1978年,在洗碗机行业里出现了市场饱和的情况,通用电气公司和美泰克公司在高价细分市场上开始猛烈攻击霍巴特公司。针对市场份额日趋激烈的争夺,公司需要重新定位基本战略,对于竞争对手的特征及行为方式做出全新的假设和认定。本书第3章和第4章描述的竞争对手分析必须要反复进行。从过去的经历了解的竞争对手的特征及其反应,必须要重新评估,甚至全盘舍弃。不仅竞争对手可能变得更有攻击性,企业对周围存在误解或者反应过大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价格战、服务战、促销大战等在行业向成熟阶段过渡的时期屡见不鲜。

  2.行业中的企业买方日渐成熟,回头客增加。人们不再觉得产品新奇,因为产品已经被消费者认可。随着买方对产品的了解加深,采购经验变得更加丰富,有时候会重复购买。买方的重点从是否购买产品,转变到在不同品牌产品之间选择。

  3.竞争重点通常转向成本和服务。由于行业增速放缓,买方信息越来越充足,技术水平也更成熟,竞争趋向于成本和服务的竞争。这种发展改变了行业对成功的要求,有可能需要企业重新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式,从而稳固自己的竞争基础。附加的成本压力可能会增加对资金的需求,从而强迫企业配备现代设施和设备。

  4.在增加行业产能和人员的时候,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随着行业逐渐习惯了增速放缓的节奏,产能的增速也必须减慢,否则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因此,企业针对增加产能和人员的情况,需要从观念上转变,不能停留在过去头脑发热的状态。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产能增加情况,并且精确地把握产能增加的时机。以前产能过剩,只要快速减掉多余的产能即可;如今行业增长迅猛,这样的错误不可能随便掩盖。

  这些观念上的转变很少发生在成熟的行业里,行业产能超过行业需求的现象非常普遍。产能过剩延续一段时间,就会激化行业内的价格战。行业的效率规模越大,这个问题就越突出。如果扩招的人员都是高技能人才,需要长期的适应时间或者培训,那么这个问题也会被激化。

  5.制造、营销、分销、销售和研究方法都面临变革。由于行业内市场份额的竞争强度越来越激烈,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和买方对产品知识的了解愈加深刻,导致了这些领域内变革的发生。有些改变已经在本书第8章中阐述。企业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要么对其职能政策重新定位,要么改变一些战略选择,使企业无须进行重新定位。如果企业必须对职能政策的变化做出反应,则需要投入资本资源和新技术。采用新的制造方法可能会凸显上述产能过剩的问题。

  6.新产品和应用很难获得。虽然在行业增长阶段,市场发现了大量的新产品和应用,但企业持续开展产品变化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行业发展对应的成本或者风险也在加深。这种变化要求其他条件的成熟,包括重新定位的企业针对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态度。

  7.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由于技术发展不断成熟,往往伴随着产品标准化,行业竞争日渐集中于成本领域,行业的转型往往伴随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导致行业国际化的力量将在本书第13章中详细阐述,这也是国际竞争的一个关键内容。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往往和国内的企业拥有不同的成本结构和目标,对应的母国市场情形也大不相同。国内企业重要的出口业务和对外投资往往预示着美国大型市场向成熟阶段的过渡。

  8.行业利润往往在转型期降低,这种下降的情况可能只是暂时的,但也有可能是永久的、不可逆的。随着行业日渐成熟,其发展速度放慢,买方对产品的知识了解更清楚、更加强调市场份额,这就表明和行业渗透成长期间的利润相比,行业的短期利润会下降。有些企业可能受到的影响更深,尤其是市场份额最小的企业。利润下降,现金流就会减少,而企业在这个阶段恰恰是最需要现金流的。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利润下降不仅意味着股价下跌,还表明举债融资的难度加大。企业的利润能否反弹,取决于移动壁垒水平和其他行业结构要素。这些要素我们已经在本书第一部分中讨论过。

  9.经销商的利润率下降,但其议价能力却有所提高。由于行业利润下降,分销商的赢利水平也在下降。很多经销商可能在企业意识到自己的利润水平受到负面影响前就已经被挤出了市场。电视机和休闲汽车行业近来发生的情况就说明了这一点。这种趋势加强了企业争夺经销商的激烈程度,在行业增长阶段,经销商很容易找到,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容易维护。但是到了行业成熟阶段,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经销商的议价能力会大大提高。

  行业向成熟阶段过渡伴随着的变化,意味着行业的基本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重要的行业结构因素可能也在经历变化,如整体移动壁垒、各种壁垒的相对重要性、竞争的激烈程度(通常会不断上升)等。所有结构因素的变化都表明企业必须制定战略应对,因为竞争的基本性质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

  在行业转型期,会产生一些典型的战略问题。提出这些战略问题,目的不是归纳总结适用于所有行业发展情况的方法,而是要求企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和人生一样,每个行业成熟的方式会有所不同。虽然行业成熟已成事实,但是其成熟的方式能为企业理解后来的新进入者如何进入行业提供依据。

  行业快速增长往往掩盖了战略的错误,给行业内几乎所有企业提供了生存甚至繁荣的空间。企业实施战略的试验程度很高,有很多战略可以共存。一旦行业成熟,战略的弊端就会暴露无遗。行业成熟会迫使企业首度面对三大通用战略的选择(详见本书第2章),这种选择生死攸关。

  虽然产品线广、频繁引进新产品和服务在行业增长阶段非常普遍,且对于行业发展来说也是必要的,但在行业发展日趋成熟的情况。

关于我们

中国·金沙威尼斯(wns)欢乐娱人城-官方网站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Www.cnrixing.com】是亚洲顶级的在线游戏运营商,金沙威尼斯欢乐娱...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576-89221378


返回顶部